彊屍股不是香港獨有的生態,所謂的彊屍股,其實是指一些進入長期停牌的上市公司。這些上市公司有的可能是被證監會叫停牌,有得可能是自願停牌後的復牌無期。港交所最近就宣布將會引入定時除牌準則,主板上市公司如果連續停牌18個月,創業板上市公司連續停牌12個月的話,將會被除牌,新準則將於8月1日生效。

綜觀現時進入長期停牌的上市公司,停牌的原因有很多,可能是因為股權爭鬥,又可能因為被市場人士,最大機會是沽空機構,揭發業績中有造假的部分。2011年時的民企風暴,正正是由沽空機構「渾水」(Muddy Waters)所發起,因而令不少核數師加大對民企的檢查。

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,就要數博士蛙國際(01698),股份於2012年3月宣布,德勤將會辭任集團核數師,因為未能取得相關資訊,德勤同日再發公告質疑博士娃賬目的真確性。

有報導就指出,現時有超過60間上市公司停牌超過三個月,當中停牌超過1000日的就超過32間。在這32間上市公司之中,不乏一直曾經佔去報章相當版面的上市公司,例如漢能薄膜(00566),不過股份停牌近三年後,股份在4月4日的公告就指出,集團正在滿足證監會提出的兩個復牌要求,不少市場人士更相信漢能薄膜復牌已經指日可待。

漢能薄膜有望走甩港交所的新規定,其他陷入長期停牌的公司就未必成功避開退市了。要知道,現時停牌的上市公司,大家可能因為資產或業務出現問題,而令公司陷入長期停牌之中。漢能薄膜正是例子之一,集團本身被指業務傾向過於集中在與母公司的交易之上。

不過漢能薄膜好運的地方,在於漢能系在內地也算一個大集團,要找來一些新業務想必不是太難。但對於其他長期停牌的上市公司而言,就不是這樣的一回事。股份本身停牌,已經令上市公司的聲譽大大受損,要尋找新的業務或資產進行收購,又會面對資金問題。

所以這是為什麼過去,很多長期停牌的上市公司,要等待「有一定社會地位」的白武士來拯救。即使有白武士,尋找項目也需要時間,18個月對上市公司而言,究竟是否足夠呢?大家心裡有數,否則上市公司商會也不會建議除牌期應該定於36個月了吧?

圖片來源:港交所